Fl. Ins. Aust. 18. 1786.
乔木,高3-4(-8)m。叶互生;叶柄长2-5cm,下面有疏柔毛;叶片薄革质,卵形、宽卵形或椭圆形,长6-13cm,宽4-9cm,两面疏被短柔毛或无毛,基部圆形或宽截形,少有浅心形,边缘波状、具疏浅齿或全缘,先端钝,具短尖,侧脉每边4-5条,第1对侧脉基出或近基出,下面脉腋有髯毛。复二歧聚伞花序呈伞房状,生于具叶的侧枝顶端,分枝疏离,长宽均为5-8cm;花序梗长0.8-1.2cm,果期可延长至2cm,与花序的分枝均疏被短柔毛;花二型,一种为两性花,另一种因子房的花柱及柱头不发育而行单性功能的雄花;花梗不明显;花萼钟状,长5-6mm,裂片5,三角形,不等大;花冠白色,与花萼近等长,裂片5,略短于花冠筒;雄花:花丝长约3.5mm;退化雌蕊圆球形;两性花:花丝长1-2mm,花柱合生部分长1-1.5mm,第1次分枝长约1mm,第2次分枝长2-3mm,柱头匙形。核果近球形,黄色或带红色,直径1-1.5cm,具多胶质的中果皮,基部被宿存的花萼所承托;宿存花萼盘状,倒圆锥形,边缘有睫毛。花期:2-4月。果期:6-8月。
产地:仙湖植物园(王定跃 90686)、东湖公园(李沛琼 007287)、内伶仃岛(张寿洲等 3726)。生于山地林中,海拔15-200m。深圳各公园时有栽培。
分布:台湾、福建、广东、香港、澳门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及西藏东南部。日本、巴基斯坦、克什米尔地区、印度(北部)、缅甸、泰国、越南、柬埔寨、老挝、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、澳大利亚(东北部)及太平洋岛屿。
用途:适作园林绿化树;果药用,有祛痰利尿之效。